English

善待动物

1999-03-16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我从报纸上看到芦狄老师爱护动物的动人事迹后,曾到她家去登门拜访。她收养的不是一般的家庭宠物,而是一大群“老弱病残”的狗和猫等小动物。夫妇两人住在人民大学的一般教职员宿舍内一个三居室的单元里。与他俩分享这套住宅的却有数以百计的小动物。在她家要找个插足之地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节约用地,我也就只好坐床沿上作客了。当我亲眼看到她常年生活在这样一个惨不忍睹的居住环境中时,不禁对她那种坚忍不懈的自我牺牲精神感动了。两位老人都是教授,她们的收入本来应该够用的,可是为了抚养这“数百口之家”却长期入不敷出。连她们在国外的子女经常寄回来的钱也移作“孝敬”这些小动物了。更为难得的是她的老伴也非常支持她的事业,不但出钱出力,而且陪着她一起受苦受难,而毫无怨言。

去年11月间我在上海新民晚报上又看到一条小新闻,说美国有一位名叫帕姆的家庭妇女也收养了约200只被人抛弃的小动物。她家的3个房间也都用来抚养这些小动物,而且她的丈夫也同样的“妇唱夫随”,不惜用他自己的收入来补贴他夫人的“开支”。这中西两对夫妇虽然远隔重洋,却有这么多类似之处,实在令我吃惊。所不同者芦狄家门前只有一个很小很小的院子,而她的美国“同道”却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院子,可供动物活动。相形之下,芦狄的工作环境就更为艰苦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为芦狄而感到骄傲。与此同时,作为北京的一个市民,我却为北京近来一些有关动物的情况而感到羞惭。其中一件就是不久前,北京的“现代广场”上大批鸽子被人毒死。早在80年代初,我在欧洲的巴黎、米兰等城市的广场上看到大群鸽子,或天上低飞,或地上漫步,或在与人“争食”,好一派和平欢乐的气氛。我暗暗艳羡之余,不禁想到若在国内,这些鸽子可能早就成了“盘中餐”了。近几年来,我国有些城市的广场上也出现了鸽子和人,特别是儿童和平共处,亲密无间的场面,我为此感到由衷的喜悦,因为它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现代广场”上毒死鸽子的事件不仅是鸽子的不幸,更是我们北京全体市民的耻辱,难怪广大群众要义愤填膺,一致声讨了。

另一件事就是近年来北京报纸上出现了一些文章都谈到吃狗肉之事,并且建议当把饲养“食用犬”作为一种扶贫措施。我对此也深感不安。

当然,饮食享受本是人之常情,不过我国的饮食文化早已享誉全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已足以使人大饱口福,似乎没有必要“精益求精”,再扩大肉食的品种了。

扶贫倒是当务之急,需要广辟途径,多方筹划,可是把饲养“食用犬”作为一种发财之道,却颇值得商讨。尤其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前者也有一个和国际常规接轨的问题。如今爱护动物,善待动物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一个共同守则,他们的法律明文规定,不得虐待动物,否则就要受到重罚,有些国家的妇女已发展到抵制穿毛皮制成的服装了。因此提倡吃狗肉与当今世界潮流肯定是背道而驰的。尤其今天我们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为了满足较少数人的口腹之欲而不必要的招来一些外来的非议,就实在太不值得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